- 相關(guān)推薦
王冬梅:透過“相似”看幼兒樂學(獲獎論文)
初見“相似論”,感覺“相似論”神秘莫測。紅兵老師最初灌輸給我的是一肚子的“高蛋白營養(yǎng)粥”!跋嗨普摗笔悄菢拥母卟豢膳。
楊瑛老師從理論的傳播到實踐的服務,一針見血地指出“相似論”的宗旨——樂學、樂教、樂意。原來,相似、相似,孩子樂學,老師樂教,家長樂意。楊瑛老師撥開了我心中的謎團。“相似”我一伸手就觸摸到了你。
山東省博興一中幼兒園園長魏美紅的經(jīng)驗交流《走進相似》,她深入實際地將“相似論”在 幼兒教育實踐中的定位及“相似論”在幼兒教育實踐中的應用,活生生地展示給我們。美紅老師率先總結(jié)出了相似教師心理的經(jīng)驗。“相似論”,我終于摸到了你的發(fā)稍。
回到幼兒園,我再度陷入困境,我如何向我的同仁介紹“相似”?通過幾天的教學實踐和自己不斷的反思,我鼓脹的“胃”終于開始運轉(zhuǎn)了,我用我的方法詮釋、消化“高蛋白營養(yǎng)粥”了。
后來,園長把“相似論”再度介紹給大家的時候,我又一次和“相似”心貼心地碰撞。真的,其實,“相似”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
“相似”從相識到相知,正如王紅兵老師所說的:“偉人,之所以偉大,那是因為我們總是跪著看偉人。”同樣,之所以我們感到“相似論”高深莫測,那是因為我們在用望遠鏡找“相似”。其實,“相似”就在我們眼前。
我對“相似論”的理解雖然還上升不到理論高度,更不能剛剛相知就夸夸其談,談什么經(jīng)驗。只是把我剛剛開始消化一部分“高蛋白營養(yǎng)粥”的體會介紹給大家。
我曾拜讀過瑞吉歐的《其實有一百》,我把它記在我的自學筆記上。我懂得了只有走進孩子的心靈才能有這一百?墒,如何走進孩子的心靈呢?
我曾聽一位大學高才生這樣說過:“老師呀,我從三歲起就沒有休息過呀!”我無限感慨:是誰讓他這樣累?
有一篇題為《美國孩子對父母的“告誡”》的文章這樣寫到:我的手很小,無論什么時候,請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腿很短,請慢些走路,以便我能跟得上您。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樣見過世面,請讓我自己慢慢地觀察一切事物,并希望您不要對我加以限制……
新《綱要》的精髓指出:尊重、呵護幼兒的興趣兒,讓幼兒主動學習,促進其個體全面發(fā)展,為二十年后的合格公民奠定堅實的基礎!跋嗨普摗钡暮诵睦砟罡嬖V我們:讓幼兒主動學習,即在充分了解幼兒、了解宏觀的教育目標以及活動可能出現(xiàn)的多種發(fā)展方向的前提下,尊重、呵護幼兒的學習興趣,及時把握師生互動過程中稍縱即逝的教育契機,讓幼兒自由的、自動的、自主的、愉快的去探索它們感興趣的事物、現(xiàn)象或困惑的問題,去解決他們在真實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教師在此過程中真正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為了避免“霧里看花,水中望月”,我暫且放下剛剛開始消化還說不出滋味的“營養(yǎng)粥”,結(jié)合《綱要》精髓和“相似論”的核心理念,結(jié)合近幾天我的教學實踐解釋一下我是怎樣呵護幼兒興趣讓幼兒樂學的。
在我學習歸來的第一天,我上的第一節(jié)課是《我的臉上有什么》,當我用傳統(tǒng)模式進行第一步教學時,孩子就進入了啟而不發(fā)的狀態(tài)中。
我在我的第一篇案例分析中寫道:孩子在炒我的“魷魚”,怎么辦?于是我在此處搞了一個師生互動的游戲《變鬼臉》,整節(jié)課在我和孩子的笑聲中、在孩子踴躍的回答、積極的游戲中激烈地進行著,讓我從“啟而不發(fā)”的尷尬中走出來;氐郊視r我用“相似論”進行了反思才知道,我的成功之處就在于我發(fā)揮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成功地運用了“相似性原理”,相似幼兒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相似幼兒喜歡做鬼臉、扮怪象,相似幼兒的好游戲,與幼兒頭腦中已有的相似塊相似聯(lián)系、相似重組、相似匹配的結(jié)果。
萬事開頭難,我終于邁出了我剛剛蹣跚的第一步,走向“相似”的第一步。
緊接著,我又為園里的教師作了快速閱讀的示范課,我借助“相似性原理”設計了故事《小烏鴉愛媽媽》、兒歌《袋鼠家》;丶液,我不顧近幾日來的“朝思暮想”、“徹夜難眠”的疲勞,及時反思自己在調(diào)動孩子學習興趣中的成功點、難點、困惑點,在反思中,第二天的兒歌教學中避免了很多頭一天曾發(fā)生的錯誤,使自己的認識又上升了一步。
丈夫為我對“相似”的癡迷醋意大發(fā):“相似讓你發(fā)神經(jīng)!”我豪不介意地告訴他:“我和相似一見鐘情,愛咋咋地!”
我的體會似乎偏離了自己擬定的主題,但這畢竟是我自己實踐中的真實情感。末了,我還要說句更偏離主體的話,我最欣賞王紅兵老師的一句話是:“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王老師說‘三人行我就是老師’!庇變簣@的王老師說:“三人行我早就是老師了!笔恰跋嗨普摗弊屛艺业搅俗孕拧⒄业搅顺晒Ω。盡管我將面臨和已經(jīng)面臨很多困難,我可以自豪地、自信地說:“讓一切困難見鬼去吧!”
請記住,一切精彩源于“相似”!
附錄:
鬼臉”的收獲
每次活動課之前,我都喜歡用輕松、自然、和諧的情節(jié)引入正題。我也會編一則故事貫穿整節(jié)活動。
然而,今天授課的內(nèi)容是《我的臉上有什么》。目標顯然是認識五官,越是這樣簡單平常的課題,越是難上。怎樣讓課活起來,讓孩子動起來呢?
我用《在哪里的》律動,讓孩子在忙碌地找耳朵,眼睛、嘴巴,鼻子。孩子的積極性一開始就被調(diào)動起來,然后我用精心設計的導語導入課堂。剛開始孩子還挺配合,說出了眼睛的位置、作用、如何預防等。接著,一部分幼兒坐不住了,一部分幼兒則呆坐著,顯然,孩子們正漸漸地炒“我的魷魚”。怎么辦?
“相似性”迅速在我眼前閃過。如何跟孩子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搞相似?如何走進童心世界?
有了!我話題一轉(zhuǎn),做了一個“鬼臉”,呀!一個人一只眼高,一只眼低,這個人好不好看?為什么?那他怎么會變成這樣呢?孩子們見我做的“鬼臉”樂得前仰后合,一邊模仿,一邊爭先恐后地回答著。接下來,在不同的變換“鬼臉”中,孩子們找到了鼻子、嘴巴、耳朵的位置,并了解了它們的作用以及如何保護等等,整節(jié)課在孩子和我開心的笑聲、踴躍的回答、積極的游戲中激烈地進行著。結(jié)束時,孩子們?nèi)砸猹q未盡。
這就是相似的激活,這就是“鬼臉”的收獲。我的成功之處在于發(fā)揮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成功地運用了“相似性原理”(相似幼兒已有的生活,相似幼兒喜愛做鬼臉、扮怪象的愛好),教師的參與激活了幼兒大腦中的相似塊,讓他們相互發(fā)生碰撞進行聯(lián)系、重組,匹配,調(diào)動了幼兒的思維,幫我擺脫了“啟而不發(fā)”的尷尬。
【王冬梅:透過“相似”看幼兒樂學獲獎論文】相關(guān)文章:
透過歲月看洪江04-25
透過事故看安全04-29
論文相似度檢測系統(tǒng)05-01
透過表象看實質(zhì)作文07-27
透過窗戶看世界作文09-25
透過隱喻看模因05-01
透過河流看生活04-28
透過車窗看世界作文08-22
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作文01-25